close
 
最近為了一部套書《資治通鑑》花了我四分之ㄧ個月的薪水!
起因於一位人物使我知道他的著作-柏楊
 
柏楊(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原名郭定生
後來其父因方便替他轉校而替他易名為郭立邦,後又自行改名郭衣洞
出生於河南省開封,籍貫為河南省輝縣。筆名來自中橫公路隧道附近台灣原住民部落的原名諧音「古柏楊」。
另一個筆名則是鄧克保,台灣作家,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被稱為台灣的魯迅。
柏楊雖然有相當多的歷史著作,但是有些人認為柏楊並非歷史學家(因為他的歷史著作尚未達到人文科學考據的學術研究標準),而是個作家、思想家及歷史評論家。
經歷過政治牢獄近10年的柏楊相當關注自由、人權與尊嚴議題,曾創立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且擔任會長。
 
為什麼知道他?因為他的作品中我相當喜歡《柏楊版資治通鑑》,為什麼喜歡資治通鑑?
因為我喜好歷史!又為什麼我喜好歷史?又因為我喜歡《三國演義》!
夠了!這樣打破砂鍋式的問法沒完沒了。反正這就是我砸重金的一部套書就是了~
 
今天有興趣提到這部《資治通鑑》的原因是最近行政院內閣改組的問題!
因其中《資治通鑑》中有提到司馬光:「為治在於任人,任人在於責實,任人不能久,則賢而能者無以見其長,惡而不肖者得以逃其罪。」
另外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裡也寫道:「設官大抵皆當久於其任,而後可以責其有為。」
北宋名臣王安石司馬光的主張向來相左,不過在任命政府人員這件事上兩人看法完全一致,同樣主張慎選閣員,一旦任命了就必須給予較長的時間以使其能有作為。
始知《資治通鑑》並非只是一部歷史書如此簡單而已矣,其中當蘊含了包括政治方面等的智慧結晶!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以銅為鏡以正衣冠,以人為鏡以明得失,以歷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有鑑於我對馬英九總統的愛恨情仇可暫撇一邊不論,但理性的一面告訴我說內閣改組也不因王安石司馬光任命政府人員意見一致而卻步!
當時宋代疆域是台灣的幾倍大啊!訊息的傳遞慢、內憂外患的干擾、人民的整體教育程度低、
地區文化差異性大等等其他因素使任人以久且賢而能者以見其長的識見得以適用。
 
反觀台灣,種種條件具優之下,再加上最高行政首長的劉院長,年少即風流倜儻,歷任交通部長、國科會主委等要職,經驗之豐非是逃避因上任不純熟而給予更多時間可以等閒視之,
經過四個月的折騰,政府形象,尤其是劉內閣的能力、決斷、魄力,已大為人看低,
此時此刻內閣改組是否恰當仍端賴馬總統英明有為、耐力持久的執政風格去決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t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